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社内动态>详细内容

社内动态

《大山作证》:一幅“航拍”的中国移民扶贫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05-22 18:19:30 浏览次数: 【字体:

谢胜瑜(《知识窗》主编 副编审)

 

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农村范围内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经过三十多年不懈努力,中国农村扶贫带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农村贫困差距明显缩小,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绝对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10年的2688万,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0%下降到20102.8%。短短30年,中国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这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如此宏大和辉煌的主题,当然值得作家饱蘸笔墨去深情讴歌,值得作家拿起手中的笔为之写史立著的。换言之,如果没有人去绘制这幅如森林般辽阔的扶贫画卷,没有人去展现这项如山路般崎岖的移民大业,没有人去关注这支如涧水般执着和坚韧的“送温暖大军”,这将是所有目击者的失职和麻木。但是,作家温燕霞要站出来承担“见证者”的使命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写好这般壮阔的“史记”也并非易事!如此枯燥的数据、如此宽阔的时空跨越、如此公文式的表述,甚至连作家生活的城市和大山深处也有着如此遥远的距离,作家将用什么方式来吸附读者的眼睛,来牵动受众的神经,来搅动人们的内心,来承载奔忙于这片土地上的肉躯里的厚德,来捕捉一汪汪始终蕴藏在深远处的感动,来描述一个个世间凡夫驾山驭水的惊奇?

打开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大山作证》,我看见的是一只飞鸟在大山顶上盘旋,在时空里穿越。

这是一只从苍茫而灰白的岁月丛林中飞出的倾注了作家满腔关爱的想象之鸟,它浑身闪耀着理想和温暖的光芒,它注视着、跋涉着、寻觅着,穿过三十多年的岁月,最后落脚于一个个移民安居新村的开阔地,卸下了长久郁结在心的负重,轻灵地欢声鸣叫。正是这只充满灵性和激情、不辞辛劳的飞翔之鸟,给予了这部纪实作品“航拍”的广度、深度,而这种“航拍”的方式,带给读者的是无可置疑的客观性和全方位的写实感。

或许,温燕霞本身就是一只充满着悲悯和母性的雌鸟,她用探求真实的眼睛摄入大地的荒凉,她用感受自然的脚步丈量世间的真相,她用记录朴实的文字来见证民族的奇迹。她宁愿用她辛苦甚至称得上磨砺的方式一丝不苟地亲临她笔下文字需要她到达的任何一个角落,也不愿驾轻就熟地滥用一个作家天生就有的想象来为她笔下的人群“添光加彩”,以至于看过温燕霞不少散文和小说的我,一时竟感觉不太适应于她在《大山作证》里的“数字化”讲述,更惊诧于她能把丰润的自己完全隐没于不渲不染的素描式文字背后。短暂的疑惑之后,我不能不说,是作家温燕霞让我前所未有地见识到:在娴熟的写作技巧之外,更能撼动人心的,还是数字的生动和真实的力量!

不管有着怎样的写作意图和目标,尊重事实、呈现事实、揭示事实,这是一个写作者对现实和现实中的“非英雄人物”最好的讴歌,也是一个写作者最大的温良、谦恭与责任。读《大山作证》的时候,读者与其说被作家的文字感动着、点燃着,不如说是被作家不事雕琢的艺术品格感染着、浸润着。作家娓娓道来,书中的人和事,在读者充满信任的阅读中渐渐丰富,渐渐高大。每一个移民扶贫工作者和每一个移民扶贫对象,因为作家照相式的本色呈现,而更显有血有肉,更近人间烟火,也更熨贴人心。在这部纪实宏篇里,人们看不到“文学高于生活”的丝毫印记,却处处都能感受到“生活高于文学”的心灵震颤,令我不得不叹服作家有别于往昔的结构文字的非凡和不俗。

叙述文本关乎一个作家的写作态度和操守。仿若无词的乐曲,仿若不着色的黑白照片,《大山作证》的写作者已然“失声”,她忠实地借助于一只飞鸟的眼睛,出没旧山林,凌空新天地,往返于过去和现在之间,“俯拍”着这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因为泥石流肆虐,在冲垮的房子里扒出了九具尸体的黄大波吴月香一家;被迫搬了五次家还在人世间找不到立足之地的杨均义;学了一身好泥水工手艺,却因为四周村民贫穷没人建房子而废了“武功”的王小东-------在给过去“存照留影”后,作家才把镜头对准了今天长途跋涉、孜孜不倦的扶贫人。这一次,那只飞鸟飞得更低、更近了,近到可以看清每一个移民安居小区新屋门前的对联,近到可以钻进移民扶贫大军的内心:“------他们在村里建立了劳动力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个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和特长,又根据当地市场和用工需求,分类组建了采果队、汽车运输队、建筑工程队,组织闲散劳力到超市、扎花厂、玩具厂就业,这样,村里的农民就用不着去外面打工了------”一掠而过的扫视里,政府部门和扶贫人的苦心和真情,尽览无遗。

《大山作证》聚焦的是16万平方公里的江西,展示的却是一幅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移民扶贫图。而对于本书的叙述文本,我特别想借用“数字化”这个词来概括。正是文中频繁出现的一串串数字跃动如五线谱上的一个个音符,才让单调到枯燥、琐碎到沉闷、平凡到庸常、负重到滴汗的移民扶贫工作有了跌宕起伏,有了美妙动听的乐感,最后才汇聚成黄钟大吕的鸣响,激荡着人们的心灵,高扬起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